卢鸿

在昔有志士,隐居嵩高峰。行义矩四海,矫若人中龙。
天子念治具,诏书访孤踪。既来亦竟往,去就何从容!
架岩结茅堂,虚砌蘼芜封。身虽草土,间道为世所宗。
攀磴采石华,引手接云松。朗揖谢污渎,长啸紫烟重。
不能谐圣君,岂徒愧万钟?安得起斯人?千载已相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卢鸿是唐代的画家、诗人,以隐士身份著称,精通书法和绘画,创作了《草堂十志图》等名作。卢鸿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背景来看,卢鸿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前后),字浩然,号颢然,原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东北),后徙居洛阳,最后选择在嵩山隐居。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辞官和出山的过程,最终选择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卢鸿的艺术造诣同样值得称道。他精通多种书法,包括籀文、篆书、楷书、隶书等,这些不同的字体反映了他在书法艺术上深厚的功底。同时,他也擅长绘画,特别是山水画,他的画作以表现清气袭人、得平远之趣为特点。这种对自然美的捕捉和表达,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展现了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此外,他还创作了《草堂十志图》,这是一部记录他隐居期间所见所感的绘画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卢鸿的作品和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时期,为了鼓励天下士子积极进取,曾三次下诏邀请卢鸿出山参与政治,但他都坚决推辞。这种坚持自己原则和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追求。卢鸿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卢鸿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隐士高人。他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都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研究卢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