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分司书怀

清晨钟鼓鸣,海角金气应。芳树哀蜩歇,凛节亦已征。
如何向亭午?毒热尚吹甑。是宜起居谬,不与安养称。
逝川无回波,驾马少返乘。簪发耻虚名,丘园激高兴。
飘飘百年内,过者已蹭蹬。强学而有成,庶以道自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日,分司书怀”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对人生境遇和志向的深刻抒发。以下将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清晨钟鼓鸣:描述早晨时分钟声和鼓声齐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海角金气应:描绘远处海面上金色的雾气与天际呼应的景象。
  • 芳树哀蜩歇:以树叶上的蝉声停止比喻夏日的结束。
  • 凛节亦已征:意味着秋风起,万物准备进入休眠期,节令变迁。
  • 如何向亭午:询问时间已经接近正午,暑气依然炽热难耐。
  • 毒热尚吹甑:形容酷热如蒸气般直冲屋顶,难以忍受。
  • 是宜起居谬:暗示在这种天气下应当休息,不应过度劳累。
  • 不与安养称:表示这种天气并不适合外出或劳作。
  • 逝川无回波:象征时间的流逝,无法挽回的遗憾。
  • 驾马少返乘:表达出一种游子思归之情,想要早日返回家乡。
  1. 作者简介
  •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樟树)人。家贫早孤的他,通过自学成才,在元朝时期颇有声望。
  1. 诗歌赏析
  • 描写手法:诗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视觉、听觉等,将读者带入那个特定的时刻,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动荡而又多元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 个人经历:范椁早年家庭贫困,生活艰辛,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最终在官场有所作为。这样的经历让他对人生的得失和荣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1. 文化意义
  • 反映现实: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变化,反映出元代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 传递信息:诗歌中蕴含的信息和寓意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心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艺术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和学习资源。

分司书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