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钟鼓鸣,海角金气应。芳树哀蜩歇,凛节亦已征。
如何向亭午?毒热尚吹甑。是宜起居谬,不与安养称。
逝川无回波,驾马少返乘。簪发耻虚名,丘园激高兴。
飘飘百年内,过者已蹭蹬。强学而有成,庶以道自胜。

【注释】

  1. 立秋日:节气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七月中,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2. 分司:分守各地的官职。此处指分到各地任职。
  3. 应:应对,呼应。
  4. 芳树:指树木。
  5. 亭午:中午时分。
  6. 毒热:酷热。
  7. 是宜:应该。
  8. 逝川:流逝的水流。
  9. 丘园:山野,指隐居之地。
  10. 强学:强迫自己学习。
  11. 有成:有所成就。
  12. 胜(shèng):胜于、胜过。
    【赏析】
    《立秋日,分司书怀》,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初任东都官时作。当时,杜甫已四十五岁,因避战乱而流寓洛阳。此诗是他流寓洛阳期间所作。诗人通过描写洛阳的生活,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首联起句“清晨钟鼓鸣”,点出时间是早晨,用“钟鼓”两字渲染了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海角金气应”一句,写远望洛阳城,看到远处海面上金色的波涛与朝阳相映照。“应”字写出了朝阳和大海相互辉映的景象。
    颔联“芳树哀蜩歇,凛节亦已征”。这里写的是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芳树哀蜩歇,凛节亦已征”,是说树上蝉声已经停息,秋风也带来了凉意。“向亭午”,指中午时分;“毒热尚吹甑”,是说酷热仍然像蒸饭用的炊具那样热得烫手。这两句从侧面衬托诗人所感受到的炎热之苦。
    颈联“是宜起居谬,不与安养称”,意思是说,在这种时候,人们应当起居不常、饮食不调、精神不振,所以生活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安闲舒适。“是宜”二字表明了这种感受是符合常理的。“强学而有成”,则表现诗人不甘示弱、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尾联“逝川无回波,驾马少返乘”,“逝川”是流逝的水流,喻指人生或时光的流逝;“驾马少返乘”,则是说人应该像驾车一样驾驭好自己,不要总是回头张望。“簪发耻虚名”,意思是说,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志向,宁可舍弃荣华富贵而隐居山林。“丘园激高兴”,则是说在隐居中,依然可以自得其乐。“飘飘百年内,过者已蹭蹬。”意思是说,人生短暂,转眼百年过去,那些走过的人已经纷纷落寞失意。“强学而有成,庶以道自胜”,意思是说即使不能获得功名,也应该努力使自己有所成就,从而能够战胜世俗的偏见。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而深沉,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心系故国,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