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

翩翩郡博士,骑马涉长道。
居庸关门北,仲夏绵茂草。
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
虽当清冽乡,足以消热恼。
天家振文治,造士充国宝。
延揽必时髦,如何恋芹藻?
惊风吹过雨,川水白浩浩。
但祝慎驰驱,归来颜色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范梈,元代诗人、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
    翩翩郡博士,骑马涉长道。
    居庸关门北,仲夏绵茂草。
    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
    虽当清冽乡,足以消热恼。
    天家振文治,造士充国宝。
    延揽必时髦,如何恋芹藻?
    惊风吹过雨,川水白浩浩。
    但祝慎驰驱,归来颜色好。

  3. 诗歌内容解析

  • 开头两句:“翩翩郡博士,骑马涉长道。” 描述了罗元友作为郡博士的身份和他在长路上的情景,展现了他学识渊博的形象。
  • “居庸关门北,仲夏绵茂草”:通过描绘居庸关的北边和夏日茂盛的草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这里的“居庸关”是古代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北京市附近。
  • “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提到了应昌这个地方相对偏僻,而罗元友的住所则靠近丰镐地区,这可能意味着罗元友的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给他带来了某种特殊的感觉或经历。
  • “天家振文治,造士充国宝”:表达了元朝皇帝致力于文化治理,重视人才的思想。这里用“天家”指代元朝皇宫,强调了国家对教育的推崇和重视。
  • “延揽必时髦,如何恋芹藻?”:这句诗反映了罗元友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他可能不愿意沉溺于权位的诱惑。
  • “惊风吹过雨,川水白浩浩”: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清澈见底的河水,暗示了罗元友内心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 “但祝慎驰驱,归来颜色好”: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罗元友的祝福,希望他能在旅途中谨慎驾驶,安全归来,保持健康和愉悦的心情。
  1. 主题思想
  • 友情与别离:诗歌通过对罗元友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不舍。
  • 政治与理想:通过赞扬国家的文治和重视人才的政策,间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和个人的政治理想。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1. 写作技巧
  • 比喻和象征:如“惊风吹过雨,川水白浩浩”中的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而川水则代表了罗元友的坚韧和毅力。
  • 对比和对照:诗中通过对比罗元友的生活环境和他内心的愿望(即“延揽必时髦”),展示了他的复杂性格和矛盾心理。
  1. 历史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和政治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他们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 文人心态分析:范梈作为一位元代的文人,他的作品中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对权力斗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政策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