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元泽别

燕城闭门百花节,郑郎骑驴索我别。示我高人王右丞,辋川之图澹明灭。
一从辞山去吴越,寤寐乡关五情热。偶逢此卷即欣然,人间何处无奇绝?
虞生教授司成馆,文字精神万人杰。品题一百二十言,一言不作溪山说。
卿云亦有溪山趣,事与虞言当合辙。赠朋与亲各有义,颇愧红尘驱蹇拙。
更欲相留度小春,夜深缟杏都成雪。平旦何以答画图?为解临江双佩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郑元泽别》是一首长篇五言古诗,由南宋诗人范椁创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友情与离别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生于1272年,卒于1330年,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和官员,人称“文白先生”。他的生平经历了从贫寒早孤到成为一位学者和教授的转变,最终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燕城闭门百花节,郑郎骑驴索我别。示我高人王右丞,辋川之图澹明灭。一从辞山去吴越,寤寐乡关五情热。偶逢此卷即欣然,人间何处无奇绝?虞生教授司成馆,文字精神万人杰。品题一百二十言,一言不作溪山说。卿云亦有溪山趣,事与虞言当合辙。赠朋与亲各有义,颇愧红尘驱蹇拙。更欲相留度小春,夜深缟杏都成雪。平旦何以答画图,为解临江双佩玦。
  • 翻译:在燕城的百花节期间,我遇到了郑元泽,他骑着驴向我告别。他向我展示了唐代高士王维的辋川图,图中山水如梦般淡泊而明灭。我离开家乡前往吴越(今浙江一带),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偶然间,我发现了这幅画作,它让我心中欣然愉悦,因为我知道世间无处不含有奇妙之处。虞生作为教授和司成馆的成员,才华横溢,其文字精神和影响力堪比万人杰。我们互相品评了画作,并讨论了很多关于自然美的话题。对于朋友和亲人的赠别,都有各自的意义,我感到自己有些惭愧,因为我在红尘中总是匆忙前行。我还想再次挽留他共度春天的时光,但在深夜,白色的杏花已经变成了雪。清晨醒来后,我该如何报答他的画作呢?我会解开这双佩玉上的双玦来回应他。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范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赠郑元泽别》不仅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更是一幅展现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通过对王维辋川图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雅集的崇尚和推崇。
  • 思想内容:在这首诗中,范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他对友情、文化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每一次离别和重逢,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碰撞,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赠郑元泽别》是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传承。
  • 后世影响:范椁的这首《赠郑元泽别》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代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其作品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同时,范椁本人也因其卓越的才学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后人的高度尊敬和怀念。

除了以上的内容外,还有以下一些相关的补充信息:

  • 创作背景:范椁之所以创作《赠郑元泽别》,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曾在燕城闭门期间,与郑元泽相识并有过一段深刻的交往。这段经历让他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在创作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艺术手法:范椁在创作《赠郑元泽别》时,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他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使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同时,他还注重押韵和节奏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赠郑元泽别》不仅是范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示了范椁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了解和欣赏这首《赠郑元泽别》不仅能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能激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坚守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