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行

小孤有石如虎蹲,西望屹作长江门。
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
大哉禹功悉经理,何必有志今能存。
大者为纲小者纪,不徒百谷知王尊。
灵祠正在石壁下,我来适值秋风昏。
明朝东行吊碣石,更与寻河问九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孤行》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历史人物大禹功绩的崇敬。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江西樟树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身寒微但自幼勤奋好学,年仅三十六即辞家北游,后因文才被举荐为佐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等职。
  • 诗作成就:范椁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有《范德机集》留世。他的诗歌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尤以古体见长,被誉为“文白先生”。
  1. 作品原文
  • 首段解读:《小孤行》的开头“小孤有石如虎蹲,西望屹作长江门”描述了小孤山的雄伟景象,如同一头猛虎般矗立在江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 中段解读:“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规律的敬畏感,即便洪涛汹涌澎湃,也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和尺度,不敢有任何违背。
  • 尾段解读:“大哉禹功悉经理,何必有志今能存。”这里赞颂了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强调即使没有强烈的个人意愿或志向,也能通过勤劳和智慧完成伟大的事业。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石壁”、“长江门”、“大者为纲小者纪”等,这些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语言风格:范椁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人的审美感受。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小孤行》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风骨,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和勇敢前行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