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有石如虎蹲,西望屹作长江门。
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
大哉禹功悉经理,何必有志今能存。
大者为纲小者纪,不徒百谷知王尊。
灵祠正在石壁下,我来适值秋风昏。
明朝东行吊碣石,更与寻河问九源。
小孤行
小孤有石如虎蹲,西望屹作长江门。
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
大哉禹功悉经理,何必有志今能存。
大者为纲小者纪,不徒百谷知王尊。
注释:
- 小孤山:位于九江市境内的江心洲上,因形似雄鸡蹲立而得名,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 如虎蹲:形象地描绘了小孤山的形状如同一只威武的猛虎蹲在那里。
- 江门:指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小孤山在长江中的位置。
- 绳墨:古代木工或建筑工人用来划线的工具,这里比喻规矩或标准。
- 劲势:强劲而迅猛的力量,这里形容波涛的巨大力量。
- 经理:治理、管理的意思。
- 纲纪:这里的“纲”是大绳的意思,代表整体;“纪”是小绳的意思,代表细节。
- 王尊:表示尊贵,这里强调大者的权威和重要性。
赏析:
范椁的《小孤行》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的诗作。首句“小孤有石如虎蹲”,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只威武的老虎静卧于岸边,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紧接着,诗人以“西望屹作长江门”来描述小孤山的位置和形态,进一步突出其雄伟壮观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则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小孤山的存在价值。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即使面对巨大的波浪,也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它的存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小孤山的坚固和不可侵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大哉禹功悉经理,何必有志今能存”则是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一种赞颂。通过引用大禹的故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和勇气,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伟大的事业都值得我们去追求和铭记。
最后两句“大者为纲小者纪,不徒百谷知王尊”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在这里,诗人将大和小的事物进行了对比,强调了大与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关系。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于自然界的理解,更是对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启示,告诉我们在追求伟大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和基础的建设。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它不仅是对一个小景点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一次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