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宣城,夕企云林。扫花钓月,清我闲心。城东之山倚天碧,手扪南斗近咫尺。
幽人筑堂面山坐,绝似谢公故时宅。谢公今何在,苍苔剪行迹。
调笙诵新诗,流水照白石。看水作明镜,年光静来往。
夜深敬亭雨,坐见南湖长。清风被长阪,鸟度蒹葭响。
云之林兮不可攀,中有青猿白鹤相盘桓。林之云兮不可缚,时来宿我青檐端。
昂藏老仙人,抱剑卧山侧。忆在中华时,相逢发未白。
问之不笑亦不言,阿蒙中子瀛洲客。却起遗我宝字书,依稀摄精炼魂魄。
相期后天无极年,共尔守之合自然,专气还得同飞仙。
未登云林堂,试作云林歌。嗟我久客意衰迈,云林云林奈若何。
云林歌,为贡供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林歌》,又名《云林杂咏》或《云林遗事》,是明代文人唐伯虎创作的一部诗歌集。这部作品收录了作者在云林地区的所见所感,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内容,体现了唐伯虎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云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唐伯虎(1470-1523),字子畏,号青莲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尤其擅长绘画和书法。然而,由于家庭变故和政治斗争,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云林歌》不仅是其文学作品的代表,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艺术的追求。
《云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山水画、田园诗、抒情散文等多种形式。其中,许多作品描绘了云林地区的壮丽山川、秀美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例如,有一首描写云林春天景色的诗写道:“云林三月景如画,桃花笑春风拂面。翠竹依依绿满枝,流水潺潺唤鸟鸣。”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除了描写自然风光,《云林歌》还涉及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在诗中,唐伯虎常常抒发他对生活的感悟、对名利的态度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方式。
《云林歌》是唐伯虎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展示了他深邃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