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偶成

清晨睡起觉衣单,亭馆东风怕倚栏。
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鸠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晓偶成》是明代诗人沈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展示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沈谦,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入清后,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著作传世。
  1. 诗歌原文
    倚枕看山色,开帘爱晓晴。
    客愁偏对雪,春梦不离莺。
    天地悲歧路,诗书误此生。
    不知鸿与雁,底事厌南征。

  2.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韵味。在结构上,全诗围绕“春”的主题进行展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感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 主题表达:诗中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如“开帘爱晓晴”、“一夜好春吹作恨”,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如“天地悲歧路”、“诗书误此生”。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创作时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代末年,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但诗人并未沉溺于个人的忧愁之中,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 文学地位:《春晓偶成》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多次引用和传颂。特别是其中的句子“不知鸿与雁,底事厌南征”,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名句,广泛流传。
  1. 文化价值与启示
  • 审美教育:《春晓偶成》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 人生哲理:诗中的“天地悲歧路,诗书误此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提示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春晓偶成》作为明代诗人沈谦的杰出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