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即赏析手法与效果。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此诗是诗人送行友人北上时的赠别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友人启程,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中“嗟”字写出了诗人的不舍之意;第二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三句写夜雨淅沥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凄苦;第四句以母亲为引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诗的主题是描述崇德县西寺,以及寺庙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诗的第一句“秋水开祥河”,描绘了秋天的水景,河水清澈透明,如同祥河一般。这里的“祥”字,寓意着吉祥、幸福之意。 第二句“花城初脱驾”,则是指花城刚刚离开,意味着新的开始。这里的“花城”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花木繁茂之地,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神幢拥多宝”
诗句释义 1 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 - 描述了一位在西山边劳作的中年樵夫,他正在使用他的樵斧砍伐山边的树木。 2. 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 - 樵夫选择在西山上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休息,傍晚时分则在西山云层之间睡觉。 3.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 - 一个经过的行人询问樵夫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坐一会儿。 4. 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 -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美人背,描绘了一幅美人背倚在窗边,静谧而凉爽的画面。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碧窗人静凉初透”中的“碧窗”、“人静”、“凉初透”,以及“凝脂拊处难留手”中的“凝脂”、“拊处”、“难留手”,都表达了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 接下来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读: 1. 碧窗人静凉初透。 - “碧窗”指的是青色的窗户,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人静”意味着房间内没有其他人
送人之山东 君去游齐鲁,惟怜泣路隅? 沙深埋马足,风利断人须。 鼓楫河流隘,瞻云岳色孤。 兰陵多美酒,愁绝更须沽。 【注释】 - 君:指朋友或同僚。 - 之:到。 - 齐鲁:春秋时为齐、鲁两国,今山东省一带,泛指南方。 - 惟:只。 - 路隅:路边。 - 沙深埋马足:指黄河下游的黄泛区(历史上因河床淤积而形成的高水位地区)。 - 风利断人须:形容黄河风大浪急,能割断人的胡须。 - 鼓楫:扬帆。
【注】 菩萨蛮:词牌名。 美人臂:女子的手臂。 涂银袖里摇双钏(duàn qiàn):用金线在白绸缎上绣出花纹,再用银粉画成图案,套在袖子里摇动,使衣服发出叮当声。 深藏却为攀花见:把衣袖卷起,露出手臂,以便能看清上面的图案。 红印记绸缪(miǎo):红色的印子绣在绸缪上,指代手臂上的花纹。 长新风月愁:长出新叶,带来春的气息,但春天也有使人忧愁的时候。比喻人的青春美好而易逝。 檀郎
【注释】 见:同“现”。 轮:指小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的词。上片写闺妇与情人重逢,下片写妇人与小童重聚,两相对照。 词的首句“菩萨蛮”,即《菩萨蛮令》,是唐教坊曲名,属“大石调”。又名《子夜歌》,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因词调中有“菩萨”一词,故称“菩萨蛮”。其特点是音韵铿锵,节奏明快。词中采用这种曲调,以表达闺情。 上片起首二句,写闺妇与情人相约在春洞斗草。春日斗草,本是一种游戏
注释: 1. 平湖城上弄珠楼,浩浩烟波日夜愁。 2. 一自乱离成死别,不堪风月忆同游。 3. 孤城何处烟云断,远浦依然白雁秋。 4. 他日挂帆过角里,只应挥涕吊荒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平湖人的感怀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平湖城上的明珠之楼,以及那浩浩烟波,终日让人感到愁绪满怀。然后诗人感叹自从战乱分离后,就成为了生死之别,难以再与故人共度风月之美景。 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在的孤城
【注释】 引声歌:诗歌名,取自《诗经》,共三章。首章为《关雎》。二章为《鹿鸣》,三章为《鹊巢》和《采蘩》。这首诗是《诗序》中的一篇。《毛诗序》:“《关雎》、《鹿鸣》、《鹊巢》皆得男子之美而化之者焉。……《采蘩》、《桑扈》则美妇人之德也。” 外极莽苍:外极,极远之地;莽苍,广阔无边。指天地之外。 内保精粹:内,内心;精粹,精华。指内心保存着精华。 至人不言:至人,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言,不说话
菩萨蛮·戏和王阮亭使君题青溪遗事画册 回塘水绿春如画。怪人游戏鹦歌骂。楼背捉迷藏。寻踪只认香。花间还再探。花重帘栊暗。轻嗽要郎知。潜身窥户时。 注释: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泛指小池。回塘水绿春如画:池塘的水色碧绿,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怪人游戏:奇怪的人儿嬉戏。鹦歌:鹦鹉学人说话。骂:嘲弄。楼背:楼阁之后。捉迷藏:躲猫猫。寻踪:寻找踪迹。只认香:只是闻着香味。花间:花丛中。花重:花朵繁密。帘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