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极莽苍,内保精粹。
至人不言,四时咸备。
理不出身,道不在智。
形体块然,神明所寄。
虚心实腹,抱道守真。
大化回薄,与仙者邻。
运斡圆象,敷匝广轮。
阴阳不害,庶得平均。
【注释】
引声歌:诗歌名,取自《诗经》,共三章。首章为《关雎》。二章为《鹿鸣》,三章为《鹊巢》和《采蘩》。这首诗是《诗序》中的一篇。《毛诗序》:“《关雎》、《鹿鸣》、《鹊巢》皆得男子之美而化之者焉。……《采蘩》、《桑扈》则美妇人之德也。”
外极莽苍:外极,极远之地;莽苍,广阔无边。指天地之外。
内保精粹:内,内心;精粹,精华。指内心保存着精华。
至人不言:至人,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言,不说话。指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说话。
四时咸备:四时,四季。咸备,都具备。指四季的气候都齐全。
理不出身:理,道理;身,身体。指道理不是通过身体体现出来的。
道不在智:在,在于。道,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不在于智慧。
形体块然:形体,身体;块然,广大的样子。指身体的形态宏大。
神明所寄:神明,精神世界;所,表示被动语气。指精神世界寄托在身体之上。
虚心实腹:虚心,谦虚谨慎。实腹,充实的身体。指谦虚谨慎,身体充实。
抱道守真:抱,保持;道,道理;守,保守。指保持道理,保守纯真。
大化回薄:大化,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回薄,循环往复。指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周而复始。
与仙者邻:与,和;仙,神;邻,接近。指和神仙一样接近。
运斡圆象:运,运转;斡,旋转;圆象,完整无缺的样子。指运转旋转,完整无缺。
敷匝广轮:敷,分布;匝,环绕;广,广大。指分布环绕广大。
阴阳不害:阴阳,古代哲学中代表天地的两极和相互关系;害,妨碍。指天地之间没有妨碍。
庶得平均:庶,大多数;得,得到;平均,均匀。指大多数都能均匀得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引声歌”的诗。“引声歌”,即唱《关雎》、《鹿鸣》、《鹊巢》、《采蘩》,这四篇诗歌合称《国风·周南》,是中国最早的民歌总集之一。“引声”即吟唱这些诗歌。《诗序》说:“《关雎》、《鹿鸣》,美盛德也。……《采蘩》、《桑扈》,美贤良也。”所以《关雎》、《鹿鸣》、《鹊巢》、《采蘩》和《桑扈》五篇诗歌都是颂扬德行的美诗,故称之为《五经》(“五经”指的是儒家经典)。此诗就是对这五篇诗歌的吟唱。
此诗从“引声歌”这个题目开始。“引声”,即吟唱;“歌”,“诗”。《诗序》说:“《关雎》、《鹿鸣》,美盛德也。”“歌”,就是吟唱的意思。《关雎》、《鹿鸣》、《鹊巢》、《采蘩》和《桑扈》五篇诗歌都以赞美德行为主题,故曰“引声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句七个字,共有24个字。第一章第一句“外极莽苍”是起兴部分,用“外”字领起下文。第二句“内保精粹”承上启下,承接“外极莽苍”一句而来。第三句“至人不言”是主体部分,也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第四句“四时咸备”承上启下,承接“至人不言”一句而来。第五句“理不出身”承前启后,承接“四时咸备”一句而来。第六句“道不在智”承前启后,承接“理不出身”一句而来。第七句“形体块然”承启下,承接“道不在智”一句而来。最后两句“神明所寄”承启下,承接“形体块然”一句而来。
此诗的开头几句,写诗人吟唱这五篇诗歌的情景。“引声”即吟唱。“外极莽苍”,意思是说,在辽阔遥远的天地之外。“内保精粹”,意思是说,在深邃的内心保存着精华。“至人不言”四句,意思是说,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说话。四时的气候都齐全。道理不是通过身体体现出来的。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不在于智慧。
此诗的主体部分“至人不言”,意思是说,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说话。“四时咸备”,意思说,四时的气候都齐全。这里“咸”通“全”。“理不出身”,意谓道理不是通过身体体现出来的。“道不在智”,意谓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不在于智慧。“形体块然”,意思是说,身体的形态宏大。“神明所寄”,意思是说,精神世界寄托在身体之上。“虚心实腹”,意思是说,谦虚谨慎,身体充实。“抱道守真”,意思是说,保持道理,保守纯真。“大化回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周而复始。“与仙者邻”,意思是说,和神仙一样接近。“运斡圆象”,意思是说,运转旋转,完整无缺。“敷匝广轮”,意思是说,分布环绕广大。“阴阳不害”,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没有妨碍。“庶得平均”,意思是说,大多数都能均匀得到。
此诗最后两句“庶得平均”,意思说是大多数都能均匀得到。“庶”,大多的意思;“平均”就是均衡。
此诗的开头几句写诗人吟唱这五篇诗歌的情景;中间部分写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说话。四时的气候都齐全。道理不是通过身体体现出来的。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不在于智慧。最后两句写大多数都能均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