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皖山隐者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
云根拨笋,涧底寻茶。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人谓隐者闲不足,何故山翁事驱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风几度更新绿。
香严不作灵云死,徒有是非喧两耳。争似侬家百不知,从教少室分皮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皖山隐者》是元代诗人释明本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释明本:元代的著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生平背景:《和皖山隐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反映了释明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1. 原文内容
  • 诗句原文: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拨笋,涧底寻茶。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 诗意解读: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皖山的幽静与神秘,以及隐者的简朴生活。
  1. 整体风格
  • 意境: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隐逸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 语言特征: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简洁有力的句式,展现了诗作的内在力量。
  1. 文化价值
  • 禅宗思想:作品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如“云根拨笋,涧底寻茶”,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超越世俗的境界。
  • 隐逸文化:诗中对隐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文化的向往和尊崇。
  1. 艺术手法
  • 象征意义:如“万峰重叠”可能象征着人生路途的复杂多变,而“云根拨笋”则暗示着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 意象运用:诗中的每一物都富有意象,如“朱藤华”、“胡麻”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皖山隐者》不仅是一首描写皖山风光的诗歌,更是一幅表现禅宗思想和隐逸情怀的艺术画卷。通过深入理解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元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