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岩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如桃源。
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群仙炼丹坛。
人间风雨不敢到,梁时栋宇今犹存。
陶公真诰已入奏,孺子昆仑去未还。
帝遣蛟龙护灵石,时闻钟鼓鸣空山。
箫台回光日月白,河汉挂屋星辰寒。
休粮道士逐白犬,种桃金母驱青鸾。
千年茯苓长根蒂,百岁老人古衣冠。
曾闻赤水出岩洞,饮者白日生羽翰。
前朝此地禁樵采,迩来胜致多凋残。
长松滴露封丹灶,独鹤衔烟锁洞门。
神仙有楼不肯住,我辈走马何时闲。
愿分半间云月屋,自种数亩枸杞园。
岩头独坐洗尘耳,消此两涧清潺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诰岩》是元代诗人林泉生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画面,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向往之情

《真诰岩》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图画。诗中的“人家鸡犬如桃源”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仿佛自成一界的美好地方,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太古白石洞”和“群仙炼丹坛”,这些元素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非常常见。它们往往代表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自己对超验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神仙境界的普遍崇拜。

诗中还提到了“梁时栋宇今犹存”,这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遗迹,说明诗人在描写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历史的真实。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欲跨蟾蜍背,腾空采月华”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美感和意境。

《真诰岩》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诗人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深入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神仙和自然的一些基本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