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遗山行

燕北秋风起,幽花满地开。
既邀今日别,合道几时来。
白玉烟沉阁,黄金草暗台。
不须伤老大,珍重掌中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元遗山行》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介绍:《送元遗山行》的作者是耶律铸,他字成仲,号双溪,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耶律铸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还是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一员。他的一生经历了政治的起伏,曾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免官职,后在山后隐居,晚年时得到了重新启用,并担任了中书左丞相等重要职务。
  • 文学成就:耶律铸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等,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送元遗山行》的全文如下:“燕北秋风起,幽花满地开。既邀今日别,合道几时来。白玉烟沈阁,黄金草暗台。不须伤老大,珍重掌中杯”。
  •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燕北地区秋季特有的景色,即“燕北秋风起,幽花满地开”。接着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感,“既邀今日别,合道几时来”,意味着诗人邀请友人今天告别,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随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安慰,用“白玉烟沈阁,黄金草暗台”比喻友人如同富贵之地中的隐士,虽然地位高贵却仍保持淡泊明志的心态。最后一句,“不须伤老大,珍重掌中杯”,则是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不要因为年老而忧伤,而应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艺术特色:《送元遗山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全诗通过对燕北秋景的描写、友人离别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友情的珍重祝愿,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 历史价值: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送元遗山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氛围,还体现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的历史特点。此外,该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研究元代诗歌发展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与哲学意义
  • 哲学思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送元遗山行》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诗中的“燕北秋风”、“幽花满地开”等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 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诗歌可以传达情感、抒发思想、记录历史。《送元遗山行》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学、历史以及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送元遗山行》作为元代诗人耶律铸的杰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人生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