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书院对雪

宴处云华不夜庭,为餐琼蕊更谈经。
听随瑞叶风来处,看散天花酒半醒。
白凤羽毛寒荡漾,玉龙鳞甲战凋零。
倘非太素司光化,谁压惊尘与效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溪书院对雪》是元代诗人耶律铸的一首著名古诗。以下是关于《双溪书院对雪》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该诗作创作于元代,具体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为公元1357年至1400年之间。地点是在元朝的双溪书院内,这是一所位于杭州西湖旁的重要书院。
  • 作者信息:耶律铸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以内容深刻、意境优美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析:《双溪书院对雪》共包含四句诗,每句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例如,“宴处云华不夜庭”,描述了书院夜晚的宁静美好,而“白凤羽毛寒荡漾”则展现了雪景中飞鸟的灵动之美。
  1. 艺术成就
  • 语言特点:耶律铸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特别是“玉龙鳞甲战凋零”一句,将冰雪消融的景象与战斗后的凄凉相联系,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 结构布局:此诗的结构布局严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双溪书院对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是耶律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典范。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也展示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耶律铸的文学成就以及元代的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