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鸭香消宝篆残,萧萧松竹雨声寒。
水当流去雁将尽,花未放来春已阑。
斜日多情送归鸟,碧云无迹问飞鸾。
不应凤女祠前月,只许吹箫独自看。
春寒代人有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寒代人有寄》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如下:
作者介绍:耶律铸,字成仲,号双溪,元代的诗人。他出生于义州弘政,是一个聪慧且善于文墨的人。他的父亲去世后,耶律铸继承父业,曾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在世祖即位后,他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并征兵扈从,参与对抗阿里不哥的军事活动,最终因事获罪罢免。
创作背景:耶律铸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个人命运多舛。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睡鸭香消宝篆残”等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寒冷和孤独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归鸟、飞鸾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文学特色:《春寒代人有寄》作为元代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用“水当流去雁将尽”来比喻时间的无情,用“花未放来春已阑”来表达春天的短暂。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与人情的关联,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例如,“斜日多情送归鸟”和“碧云无迹问飞鸾”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暗含了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春寒代人有寄》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作品,更是元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