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芳草怨王孙,日日幽人独倚门。
踪迹飘零又寒食,别离滋味奈黄昏。
一楼风雨欺归梦,万里云山动客魂。
欲写相思寄双鲤,乱离春水雪消浑。
春日和林寄赵虎岩吕龙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和林寄赵虎岩吕龙山》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春日和林寄赵虎岩吕龙山》的作者是元代大臣耶律铸。耶律铸字成仲,是元初大臣耶律楚材的儿子。其母为汉人苏氏,他的家族背景深厚。在政治生涯中,耶律铸曾担任中书省事,并上疏论述历代德政合于时宜的政策。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曾在忽必烈和蒙哥汗位争夺战中站队,后随世祖忽必烈成为中书左丞相。他的政治活动体现了元代初期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局势。
诗歌内容:《春日和林寄赵虎岩吕龙山》以“年年芳草怨王孙,日日幽人独倚门”开篇,描绘了一幅孤寂落寞的景象。诗人感叹时光流转,芳草依旧,而自己却如同飘零的游子,独守家门。这种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接下来,“踪迹飘零又寒食,别离滋味奈黄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离愁别绪而产生的苦闷和无力感。诗中的“一楼风雨欺归梦,万里云山动客魂”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通过风雨和云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欲写相思寄双鲤,乱离春水雪消浑”表明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乱世之中,信件难以传递,春天的水已融化,无法寄托相思。
文化影响:耶律铸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背景。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成就都值得人们铭记与研究。
《春日和林寄赵虎岩吕龙山》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艺术精湛的诗歌作品,更是元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