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尝与巴特玛其名者质诸天日约分二道邀击而师颇闻其人为敌谋将遂赋此为食言者之戒

定交情分一何深,许论传烽过烛阴。
约雪神羞同脱口,誓清天步共铭心。
我平高阙旋龙勒,君取花门出凤林。
须是存盟如皦日,岂宜相与世浮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信息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如果您需要关于文学作品的介绍,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直接提供作品的标题和作者名以便我能够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如果这是一段文字,可能是描述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故事中的对话内容。在这段文字中,“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尝与巴特玛其名者质诸天日约分二道邀击而师颇闻其人为敌谋将遂赋此为食言者之戒”,似乎是描述一个人(可能是将军或其他军事领袖)与一位名叫巴特玛的人进行交流的场景,并约定一起攻击敌人,但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最后,这个人写下了这段对话作为提醒自己不要食言(不遵守承诺)的警句。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简要介绍这段文学对话的主要内容:

  1. 背景:庚申岁夏,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年份的夏天,而”六盘之变”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战争。
  2. 人物:文中提到的“尝与巴特玛其名者”指的是与某人有交情或合作的人,而“约分二道邀击而师颇闻其人为敌谋将遂赋此为食言者之戒”,则暗示了这次交流和后续的事件涉及到军事策略和背叛。
  3. 内容:这段对话可能包含了双方的交流,以及由于某些原因(如被告知对方是敌对方或内部有人背叛),导致原本的计划未能实施的情况。
  4. 目的:作者通过记录这段对话,可能是为了警示他人避免食言,或者是作为对当时情况的一种反思或记录。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或指明具体的文学作品名称,我将能够给出更详细的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