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交情分一何深,许论传烽过烛阴。
约雪神羞同脱口,誓清天步共铭心。
我平高阙旋龙勒,君取花门出凤林。
须是存盟如皦日,岂宜相与世浮沉。

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尝与巴特玛其名者质诸天日

定交情分一何深,

许论传烽过烛阴。

约雪神羞同脱口,

誓清天步共铭心。

我平高阙旋龙勒,

君取花门出凤林。

须是存盟如皦日,

岂宜相与世浮沉。

注释:

  1. 庚申岁:庚申年,指公元690年。
  2. 六盘之变:指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发生的六蕃叛变事件。
  3. 巴特玛: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之子,曾三次入长安,请求通婚唐朝,并被册封为“西海郡王”。
  4. 烛阴:即烛龙,古代神话传说中北方的一条河神。
  5. 许论:指唐初大臣许敬宗、许圉师等,他们曾建议太宗李世民用武力平定突厥,但最终被斥为“许氏兄弟”而遭贬斥。
  6. 雪神:指雪神,相传为昆仑山神仙所化。
  7. 誓清天步:指誓言要清除人间的纷扰,让天地之间充满和平。
  8. 平高阙:平定高阙山,指平定叛乱。
  9. 龙勒:指天子的御马缰绳,喻指天子的权威。
  10. 花门:指唐代西域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吐蕃。
  11. 皦日:明亮如日,比喻忠诚不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后,与巴特玛等人约定共同讨伐叛乱时所作。全诗以深厚的友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不渝的赞美和对背叛者的谴责。
    首句“定交情分一何深”,意为深厚的友谊已经建立。诗人通过描绘深厚的友情,表达了对这段关系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颔联“许论传烽过烛阴”和“誓清天步共铭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坚定信念。诗人将友情比作烽火传递的信号,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和坚定。同时,诗人也将这份友情铭刻在心中,表达了对这段关系的珍视。
    颈联“我平高阙旋龙勒”和“君取花门出凤林”,则描绘了两位好友分别征战的场景。诗人用“龙勒”、“凤林”等词语形容战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两位好友分别出征时的雄壮气势。
    尾联“须是存盟如皦日,岂宜相与世浮沉”,则是诗人对背叛者的严厉谴责。诗人指出,只有像太阳一样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而那些背叛者只会随着世界的浮沉而沉浮不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背叛者的谴责,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友谊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