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落梅

傲雪欺霜独自芳,雪消寒尽老何妨。
飘零最是堪怜处,桃李无情空妒香。
夜月有知应懊恼,春风何计可商量。
自从一识东君面,赢得林生满径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咏落梅》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自我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耶律铸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字成仲,号双溪。他出身于义州弘政,幼年聪敏,善文,尤其擅长骑射。其父去世后,他继承中书省事,上言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时宜八十一章以进。在宪宗攻蜀时期,他领侍卫骁果跟随,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世祖即位后,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后因事罢免,徙居山后。卒谥文忠。

  2. 诗词原文
    傲雪欺霜独自芳,
    雪消寒尽老何妨。
    飘零最是堪怜处,
    桃李无情空妒香。
    夜月有知应懊恼,
    春风何计可商量。
    自从一识东君面,
    赢得林生满径霜。

  3. 诗词鉴赏

  • 意境之美:耶律铸通过描绘落梅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象征着诗人独立于世的精神。这种意境的美,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心灵的纯净与高远。
  • 情感之深:诗人将梅花人格化,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意味。通过“夜月有知应懊恼”等诗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人类情感细腻之处的深刻洞察。
  • 艺术之妙:耶律铸在《拟咏落梅》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梅花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耶律铸的《拟咏落梅》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