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草草过清明,寒袭罗衣雨又晴。
梦觉画楼春寂寂,海棠枝上有啼莺。
又春日即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诗作。此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细雨和风雨摧残下花落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春色已无多,
点检枝上雪。
莫见一枝开,
尽道三分缺。诗歌注释:
本诗为七言律诗体。全诗共八句,每一句均由五个字组成,共四组,形式整齐。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例如,“春色已无多”中的“无多”表达了春天景色已经凋零殆尽的感觉;“点检枝上雪”中的“点检”则暗示了一种审视和思考的行为,而“枝上雪”则形象地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情感状态。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花开即谢的感慨,传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无奈。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春色已无多”中的“春色”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无多”则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这种对比和对比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历史背景:
《又春日即事》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作为一位政治失意的文人,诗人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命运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和悲观的情绪。因此,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文化背景。
《又春日即事》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悟和反思。对于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