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裴绿野传

未必求全便自全,事须元自贵天然。
堂堂圣相裴中立,晚节浮沉亦可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代文学鉴赏

《读裴绿野传》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耶律铸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揭示了其对人生、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及他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微妙关联。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号双溪,出生于义州弘政。他不仅是元初大臣,还是耶律楚材之子。耶律楚材作为一代文宗,其子耶律铸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幼时聪敏好学,工于骑射,其父死后更是继承中书省事,上书提出改革建议,深得皇帝赏识。在世祖时期,耶律铸更是拜为中书左丞相,参与重大军事和政治决策,显示出他不凡的政治才能。

诗歌原文“未必求全便自全,事须元自贵天然”,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态度,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智慧,而非外在的名利追求。这种思想贯穿了耶律铸的一生和其文学作品,体现了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政治现实深刻的批判。

诗中的“堂堂圣相裴中立,晚节浮沈亦可怜”,则通过对裴中立这一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了耶律铸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既重视其早年的成就与地位,也关注其晚年的命运和选择。裴中立作为唐代名相,以其清廉刚正著称,而耶律铸通过这样的描述,也许在表达自己对正直不阿、坚持原则的人的尊重和赞美。

此诗还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敏感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晚节浮沉,即晚年遭遇变故,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忧虑和个人经历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裴绿野传》不仅是一首政治诗,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呼唤和对过往历史的反思。

《读裴绿野传》不仅是耶律铸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了解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面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耶律铸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以及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