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堤田家行

日月会龙𧱓,三农能事休。
犁杖倚空室,霜林卧羸牛。
十二三年闲,不如今岁秋。
田翁复何事,终不信眉头。
云以县官令,税租俱见收。
赤穷固有命,白著非自由。
又云有飞诏,少壮不一留。
半凿通济渠,半构迷藏楼。
言罢长叹息,涕泪交横流。
出门竟无语,回首漫夷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随堤田家行》是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拟乐府诗,描绘了隋堤两岸人民在少见丰收之年的悲惨命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耶律铸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字成仲,号双溪,出生于义州弘政,是耶律楚材之子。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文学的成就。在政坛上,他曾任中书左丞相,参与过宪宗攻蜀的战事,并在世祖即位后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此外,耶律铸还被追封为文忠,并且著有《双溪醉隐集》等文学作品。
  2. 诗歌原文:日月会龙𧱓,三农能事休。犁杖倚空室,霜林卧羸牛。十二三年閒,不如今岁秋。田翁复何事,终不信眉头。云以县官令,税租俱见收。赤穷固有命,白著非自由。又云有飞诏,少壮不一留。半凿通济渠,半构迷藏楼。言罢长叹息,涕泪交横流。出门竟无语,回首漫夷犹。
  3.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描写隋堤两岸人民在少见丰收之年所遭遇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在丰收年景下的生活,以及他们面对国家税收和政治压迫时的无奈和悲愤。
  4. 文学价值:《随堤田家行》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随堤田家行》不仅是耶律铸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学者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元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