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贞节贾母刘氏

常时易处变时难,掬育孤儿纺织间。
向使相欢得偕老,贞名未必满人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贞节贾母刘氏》是元代诗人姚燧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贞节女性的支持和赞扬,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对于贞洁女性的期待与要求。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姚燧(1237年—1313年),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作为元代的著名文人,姚燧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生平事迹:姚燧一生仕途顺利,曾在朝中担任要职,为元朝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同情。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题贞节贾母刘氏》的全篇如下:常时易处变时难,掬育孤儿纺织间。向使相欢得偕老,贞名未必满人寰。通过这四句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 诗意阐释:诗中的“常时易处变时难”,暗示了生活中常常是安稳容易的时候,但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却显得尤为艰难。而“掬育孤儿纺织间”则描绘了一种辛苦劳作的场景,反映出母亲在家庭中的无私奉献和坚强。
  1. 文化影响
  • 历史评价:姚燧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后世学者认为是元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坚守。
  • 后世影响:姚燧的诗歌在明清两代仍被广泛传诵,其作品被收录于多种文学选集中。通过对姚燧及其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也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题贞节贾母刘氏》是姚燧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创作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家庭、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