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围肚诗

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遇后更无春。
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围肚诗》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姚燧创作的短诗,全文共28个字。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以“八十年来遇此春”开篇,将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浓缩为一次春日的体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姚燧(1234—1316年),字端甫,号牧庵,元朝洛阳人。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婿,也是元朝初期的重要文人之一。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长大,成为许衡的弟子,并在元成宗至大年间历任官职,包括秦王府文学、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
  • 姚燧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参与过国家的政治事务。他的作品风格宏大豪放,具有西汉风韵。他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既有政治上的成功,也有文化上的贡献。
  1. 诗歌内容解析
  • “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遇后更无春。”这两句诗将人生比作一次春日的体验,春天虽然美丽,但转瞬即逝,之后便无法再次拥有。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
  • 通过这样的对比,姚燧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即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挣扎,最终还是要面对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1. 艺术手法
  • 《题围肚诗》运用了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使得诗歌的主题深入人心。姚燧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的敬畏之情。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却能深刻表达出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规律的理解。这种艺术手法使《题围肚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题围肚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独特感悟。姚燧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向世人传达了关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