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送李景山使交趾

六韶江山,十年厌、拿舟还辙。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烦重为,雕题说。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要降王、明日共輶轩,来金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是元代姚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感、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

  1. 作者背景:《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的作者是姚燧,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生活在元朝时期。作为元文宗的侍臣,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其诗词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原文:《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的全文如下:
    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 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轩,来金阙。

  3. 诗词赏析:该诗通过描绘六韶江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李景山出使交趾的深厚情感与美好期许。诗中提到“日南遐域”,暗示着遥远而神秘的地理空间和未知的政治使命。同时,“铜柱瘴云”则表达了边疆的艰辛与挑战。结尾处,诗人用“要降王、明天共轩,来金阙”寄寓了期盼与祝福,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整体上,《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又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民族的希望。

  4. 历史影响:在历史上,这首诗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赞誉,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诗词这种形式,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智慧,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江红·送李景山使交趾》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外交政策以及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