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山人之燕

与君把臂临黄河,缺壶声里度悲歌。
玉缸酒半离筵起,千里东风射马耳。
孰能忍饥学夷齐,看人鼻孔吹虹蜺。
莫道书生成事少,男儿盖棺事乃了。
雄心虽壮未能伸,客舍萧条逢暮春。
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山人之燕》是金代段克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友情和志向的深刻理解。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送李山人之燕》:

  1. 作品概述
  • 作者简介:段克己(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出生于山西稷山,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与弟段成己并称“二妙”,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 创作背景: 《送李山人之燕》创作于金代末年,作者因政治变故避乱龙门山,期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之作。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送李山人之燕》的原文如下:“惊尘浩浩塞云寒,珍重儒冠莫浪弹。”[5^]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地描绘了作者面对友人离去时的内心感受。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惊尘浩浩塞云寒”一句,用宏大的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珍重儒冠莫浪弹”则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不舍的情感。
  • 语言优美:诗歌押韵规整,节奏明快,通过简洁有力的诗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显示出其语言的凝练与美感。
  • 思想内涵:此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朋友未来道路的关心和祝愿。

《送李山人之燕》作为一段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