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僧伟师南还

析木光中佛耀开,丹楼碧阁映崔嵬。
空闻白马驮经去,几见黄龙听法来。
笠影翩翻云作盖,锡痕依约浪生苔。
归山说似京华梦,亲到幽州礼塔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乡僧伟师南还》是元代文学家柳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柳贯,字道传,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博学多通,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柳贯的一生经历了元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其创作也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他的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风格,既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句解析:“析木光中佛耀开,丹楼碧阁映崔嵬。”描绘了一座寺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通过“析木”和“丹楼碧阁”等词汇传达出建筑的精致与壮丽,同时“光中佛耀开”暗示了寺庙中佛光四射,照亮了整个空间。
  • 意境表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寺庙的建筑美,更通过佛教元素,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诗中的“几见黄龙听法来”和“空闻白马驮经去”,则寓意着佛法的无边与高远,以及僧人行走于世间,传播佛法的崇高使命。
  •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柳贯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首诗中,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精神相互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世界。
  1. 创作背景
  • 《送乡僧伟师南还》的创作背景是柳贯在其晚年时期,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佛教文化的尊崇所促成的。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深知人生短暂,而佛教的教义提供了一种超越苦难、追求心灵平静的方式。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信仰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

《送乡僧伟师南还》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柳贯对于生命、宇宙、佛教哲学深层次思考和体悟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风貌,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和谐共处及内心修行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