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通州至小直沽

十年鞍马中,释去理归楫。
江光来娱人,似与我意惬。
疲劳省前痛,欢喜获新接。
念当有行初,苟志在怀牒。
何期腰间组,爵等遂凌躐。
外虽被宠荣,内实惧颠跲。
以兹恋阙情,益欲务修业。
清霜弄晚信,老树见留叶。
沽河漳潞交,冰水尚可涉。
急桨追南鸿,直不数旬浃。
梅花定迎笑,粲粲光生颊。
远游忘贱贫,吾宁负吾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通州至小直沽》是元代诗人柳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柳贯(1264年—1342年),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出生于元代婺州浦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兵刑、律历、数术等方面的知识著称于世。柳贯在学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作品深受后世学者推崇。柳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人物。他曾担任江山儒学教谕,后来升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并称为“儒林四杰”,是元朝时期的重要文人代表之一。
  1. 诗歌原文
    十年鞍马中,释去理归楫。
    江光来娱人,似与我意惬。
    疲劳省前痛,欢喜获新接。
    念当有行初,苟志在怀牒。
    何期腰间组,爵等遂凌躐。
    外虽被宠荣,内实惧颠跲。
    以兹恋阙情,益欲务修业。
    清霜弄晚信,老树见留叶。

  2. 创作背景

  • 柳贯创作《发通州至小直沽》时正值其仕途顺利之时。据文献记载,他在大德年间因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后升至翰林待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其政治生涯中的一段经历有关,反映了诗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的心境变化和对前途的思考。
  • 诗中“十年鞍马中”可能指的是诗人一生中长时间在外奔波、游历的经历。而“腰绶束金印,身名两自由”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和荣誉,但内心仍感到不安和惶恐。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作品赏析
  • 《发通州至小直沽》是一首七言绝句,其结构简洁明快,语言朴实无华。全诗共八句,每句字数相等,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 诗中“十年鞍马中”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江光来娱人,似与我意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
  • 诗中的“何期腰间组,爵等遂凌躐”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心态,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身份地位的看重。“外虽被宠荣,内实惧颠跲”则表达了诗人在获得名誉地位的同时,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担忧。
  • 诗的最后一句“以兹恋阙情,益欲务修业”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这种情感不仅源于个人的功名利禄,更源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发通州至小直沽》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元代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元代诗歌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