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野泽

大野自为泽,济流安得通。
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
揭帆入洪澜,尽此一日风。
青山若浮髻,隐见云烟中。
不知何乡聚,欲辨已冥蒙。
兹惟开辟来,岂固疏凿功。
捐小以成大,地利乃丰崇。
至今徐兖郊,桑麻岁芃芃。
贿迁擅工贾,组丽连仆僮。
矧时漕事兴,舟航密如蓬。
宝藏在山海,其益无终穷。
一令民生遂,坐致国本充。
非吾黄帽郎,孰讯白凫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大野泽》是元代诗人柳贯的作品。柳贯,字道传,婺州浦江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以及书画艺术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展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及社会的独到见解。

从文学角度来看,《过大野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诗中不仅描述了大野泽的自然景观,如“大野自为泽,济流安得通”表达了水域的自然特性及其与人的关系,还通过“青山若浮髻,隐见云烟中”,将自然景色人格化,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此外,整首诗采用了较为简练的语言,却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种风格在当时是较为常见的,旨在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这也是古典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诗中体现了儒家的“天地人和”的思想。柳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隐喻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捐小以成大,地利乃丰崇”表明通过牺牲小利益可以成就大事业,这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是一种推崇的治国理念。同时,诗中的“桑麻岁芃芃”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特点,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安定和繁荣的一种祈愿。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解读,《过大野泽》的书法风格体现了柳贯深厚的书法功底。柳贯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既有力度感,又有韵律美。诗中的每个字仿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既符合诗歌的整体风格,又不失其独特的美感。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柳贯从小学习书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分不开。

《过大野泽》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柳贯哲学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柳贯如何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念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