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研师寄寄翁

有客抗尘容,不知何人斯。
自云来西秦,着脚汾之麋。
放浪三十年,野鹿不受羁。
是身寄虚空,歘若驹隙驰。
窜名书研闲,聊寄吾寄为。
游戏出三昧,我岂甄陶师。
心成应之手,觚椭各异宜。
万家且胚浑,一一非人私。
妙凝天地中,不甈亦不坯。
探怀出苍璧,炯炯光陆离。
摩挲湛秋水,随手生寒漪。
虽凿混沌窍,太朴犹未漓。
回首铜台瓦,千载垢有遗。
坐令吕与张,羞受牛后嗤。
便当什袭藏,奚必古见奇。
待价不求售,特易诗人诗。
卷馀两牛腰,得之犹恐迟。
归来饭甑空,一字不救饥。
咀嚼诳枯肠,似高还似痴。
商财与蜡屐,优劣孰等夷。
不如且置之,安事屡解颐。
翁闻为一笑,此事非所知。
苟可适吾欲,君诗不当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研师寄寄翁》是金代诗人段成己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合一、超然物外的境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金末元初的诗人段成己,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2.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有客抗尘容,不知何人斯;自云来西秦,著脚汾之湄。
    放浪三十年,野鹿不受羁;是身寄虚空,歘若驹隙驰。
    窜名书研閒,聊寄吾寄为:游戏出三昧,我岂甄陶师;心成应之手,
    觚椭各异宜:万家且胚浑,一一非人私;妙凝天地中,不甈亦不坯。
  • 翻译
    有一位客人穿着世俗的衣服,却带着一副超凡脱俗的气质,他自称来自西秦,足迹踏过汾河的岸边。
    他已经自由自在地游荡了三十年,就像野生的鹿,不被任何束缚所拘束;他的身体寄托在虚无缥缈之中,仿佛骏马掠过时间的缝隙。
    他的名字被记录在书籍研究之间,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寄托;他在游戏和领悟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我难道是一位能够甄别陶冶的师傅吗?
    他的心中充满了智慧,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的思想和情感丰富多彩,就像是万家灯火中的胚珠,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他的智慧凝聚着天地间的美好,既不琐碎也不简陋。
  1. 诗歌赏析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的“是身寄虚空,歘若驹隙驰。”表现了一种人在自然中的逍遥自在,如同骏马穿梭般自由。这里的“是身”指的是诗人自身的生命状态,而“虚空”则象征着广阔的宇宙和无限的可能。
  • 哲学思考:诗中提到的“游戏出三昧,我岂甄陶师”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一种独特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并非局限于书本或传统的规范,而是在自由游戏中自然而然地领悟。
  • 艺术表达: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放浪三十年,野鹿不受羁”等句子,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初期,一个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西秦”、“汾之湄”、“驹隙”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语言的简练与含蓄: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1. 诗歌的影响与传播
  • 《赠研师寄寄翁》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1. 现代解读与应用
  •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勇敢追求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的限制和束缚。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赠研师寄寄翁》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哲思的诗歌,也是一幅描绘自然与心灵交融的画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自我的位置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