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阚彦举南湖晚步

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
晚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阚彦举南湖晚步》是元代诗人郝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历史评价以及在现代的意义:

  1. 诗歌原文
    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
    晚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
    晚风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
    夜坐黄溍,凉风动千里,孤坐思沧洲。白露洗明月,清天此夜秋。

  2. 创作背景
    郝经是金泽州陵川人,金亡后,随张柔、贾辅等避乱至真定,后被贾似道扣留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他得以回归,并受重用。这首诗可能是在归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3.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同阚彦举南湖晚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的“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等句子,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湖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诗中荷花的“临水殿”,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生长的环境,还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而“绮月转帘腰”,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皎洁的月光比作舞动的帘子,增添了诗意。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情感真挚而深沉。如“晚风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一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寂寞。
  • “夜坐黄溍,凉风动千里,孤坐思沧洲”这几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独自坐在夜晚的湖边,感受着凉爽的秋风,心中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逝去的时光。
  1. 历史评价
    《同阚彦举南湖晚步》被认为是元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郝经高超的文学技巧,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现代意义
    对于现代人而言,《同阚彦举南湖晚步》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敏感而美好的心灵,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

《同阚彦举南湖晚步》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和深刻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