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前溪见水源,偶来佩芷服兰荪。
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
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
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
悼顶山寺清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顶山寺清上人》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倪瓒,元明间的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亦被称为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他博学好古,家藏丰富,有洁癖,且在战乱中能够保全家财和名声。入明后,他虽以出家人身份自居,但实际上并未远离尘世,其画作和诗文都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季四大家,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悼顶山寺清上人》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原文:杯渡前溪见水源,偶来佩芷服兰荪。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
诗歌鉴赏: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自然景象,通过“杯渡前溪”、“佩芷服兰”等词语,展现了作者闲适的生活方式。同时,“经卷长依松树根”和“雪消春野不留痕”两句,又反映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翠竹黄花自满园”,更是点明了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文学价值:《悼顶山寺清上人》不仅是倪瓒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人隐逸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及其文人的心态。
《悼顶山寺清上人》不仅展现了倪瓒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