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前溪见水源,偶来佩芷服兰荪。
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
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
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作者写作手法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注意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理解诗歌的意境。解答时,先翻译诗歌,然后把握诗歌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
“杯渡前溪见水源”,意思是在桥头渡过溪流,看到源头的水从桥下流过。这句诗中“杯渡”是地名,“溪”指清溪,“源头”即山涧的出口。“见水源”表明此处有泉水,“源”字点出“水”。
“偶来佩芷服兰荪”,意思是我偶然来到这里,佩带香草,身穿蕙衣。这里的“佩芷”、“服兰”指的是身上穿戴着香气袭人的花草。“芷”是一种香草,“兰荪”是指一种草药。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心境:远离尘嚣,追求高洁的生活。
“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意思是山窗前的香台依然散发着幽雅的香气,经书长倚在松树的根部。这里用“香台”和“松树根”两个事物作陪衬,表现出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喜爱之情。
“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意思是白云飘荡,晴山峰峦间仿佛有什么东西触动;雪花融化,春天的田野没有留下痕迹。这两句诗写出了自然景色的优美。
“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意思是忽然间我忘却了世俗的语言,翠绿的竹子,黄色的花,自满园而开放。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归隐山水的喜悦之情。
“赏析”部分,结合诗句大意以及注释可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清顶山寺所见景物和由此产生的联想;颔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在桥头渡过溪流,看到源头的水从桥下流过。偶然来到这里,佩带香草,身穿蕙衣。山窗前的香台依然散发着幽雅的香气,经书长倚在松树的根部。白云飘荡,晴山峰峦间仿佛有什么东西触动;雪花融化,春天的田野没有留下痕迹。忽然间我忘却了世俗的语言,翠绿的竹子,黄色的花,自满园而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的是清顶山寺的清幽景色。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开头一句“杯渡前溪见水源”,点出了诗人来到清顶山寺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远离尘嚣,追求高洁的生活。
第二句“偶来佩芷服兰荪”,写出了诗人的心境:远离尘嚣,追求高洁的生活。
第三句“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归隐山水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