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东林桥雨篷梦归

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梦故山。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只有飞云可往还。
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行尽千峰半霎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东林桥雨篷梦归》是元代诗人倪瓒的一首词。此作品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在东林桥上梦回故乡的情景:

  1. 诗词原文
    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梦故山。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只有飞云可往还。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行尽千峰半霎间。

  2. 诗词赏析

  • 意象与情感:此词以“东林桥”为背景,通过“篷上雨潺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篷底幽人梦故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梦中归去的愿望。整个词的情感基调低沉、含蓄,透露出一种离愁别绪。
  • 语言与结构:“篷上雨潺潺”用拟声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一壑松风引佩环”则通过自然景观引发内心的感慨,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整体上,此词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卷。
  • 文化价值:《南乡子·东林桥雨篷梦归》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元代,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元代的文化氛围也较为开放,诗歌的创作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抒发。因此,《南乡子·东林桥雨篷梦归》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词作,也是元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南乡子·东林桥雨篷梦归》是倪瓒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古典诗词。它不仅展示了倪瓒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元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首值得深入品读和欣赏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