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方舟过水西寺

我爱题诗水西寺,深潭白日有龙眠。
万山苍翠常飞下,六月炎蒸不到前。
肯为簿书苦羁束,且容杖屦恣攀缘。
老禅说偈如翻海,一个猿啼隔竹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徐方舟过水西寺》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水西寺的神秘与美丽,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我爱题诗水西寺,深潭白日有龙眠”表达了诗人对水的西寺深厚的情感。这里的“我爱题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喜好,也暗示了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眷恋。而“深潭白日有龙眠”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龙眠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佛像或石雕等,这样的描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神秘和庄严。

“万山苍翠常飞下,六月炎蒸不到前”则是对水西寺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这里的“苍翠”可能指的是周围的山峦,而“飞下”则形象地描述了山峦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力。此外,“六月炎蒸不到前”更是凸显了水西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远离炎热的夏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肯为簿书苦羁束,且容杖屦恣攀缘”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簿书”可能指的是繁琐的行政公文,而“杖屦”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行囊,用以携带生活必需品。诗人用“羁束”形容官场生活的束缚,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排斥。而“恣攀缘”则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

“老禅说偈如翻海,一个猿啼隔竹烟”则是诗人对水西寺内僧侣生活和修行环境的描绘。在这里,“老禅”可能指的是年长的僧侣,他们的修行态度和生活状态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说偈如翻海”则形象地描述了僧侣们讲经说法时所展现出的宏大气势,如同翻涌的大海一般汹涌澎湃。同时,“一个猿啼隔竹烟”又为这一场景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的色彩。

《和徐方舟过水西寺》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水西寺及其周边景色的赞美之情,还透露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束缚的批判。这首诗不仅是唐桂芳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