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松友端阳韵

风风雨雨过端阳,闲看山云低度墙。
旧日曾为白下客,诸公同进紫霞觞。
病身剩蓄三年艾,学道宁怀一宿桑。
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石松友端阳韵》是元末明初的唐桂芳所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唐桂芳,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元明两代人。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白云集》记载,他曾在紫阳书院担任山长,晚年因疾病辞官。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 诗歌原文
    风风雨雨过端阳,閒看山云低度墙。
    旧日曾为白下客,诸公同进紫霞觞。
    病身剩蓄三年艾,学道宁怀一宿桑。
    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

  2. 诗歌解析

  • 节日氛围:首句“风风雨雨过端阳”描绘了端午节期间自然环境的不平静,暗示着生活的波折与变迁,体现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敏感捕捉。
  • 个人感慨:通过“闲看山云低度墙”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静观自然、反思人生的态度。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宁静与美好。
  • 生活哲学:从“病身剩蓄三年艾,学道宁怀一宿桑”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对人生的困顿时,仍然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 文化认同:“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也表达了他对忠诚与牺牲的深深敬意。

《和石松友端阳韵》不仅是一首描绘端午节景致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信仰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