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母江旌节歌

呜呼棠川风俗美,当时父子争相死。
煌煌秉笔玉堂仙,曾为殷勤著青史。
孝子奕叶孙又孙,如何笃行传闺门。
阿娘二八已择对,纫针补缀秋灯昏。
嗟嗟稿砧早不淑,瘦影零丁媚幽独。
中郎有女续家声,伯道无儿延世禄。
浚也眉目甚分明,见客拜揖知姓名。
移桃接李乃犹子,嚼指动念如所生。
盛年耿耿冬复夏,东家罗绮跨鞍马。
霜筠纵老节不枯,夜夜孤眠泪盈把。
昨朝有使来京都,里闾旌表大字书。
浚也起舞献亲寿,冥冥不负操心初。
只今乱离兵戈里,朝为秦兮暮为楚。
代间多少烈丈夫,不及孱然一妇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鲍母江旌节歌》是唐代诗人唐桂芳的作品。下面是对《鲍母江旌节歌》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呜呼棠川风俗美,当时父子争相死。煌煌秉笔玉堂仙,曾为殷勤著青史。孝子奕叶孙又孙,如何笃行传闺门。阿娘二八已择对,纫针补缀秋灯昏。嗟嗟藁砧早不淑,瘦影零丁媚幽独。中郎有女续家声,伯道无儿延世禄。

  2. 作品背景:《鲍母江旌节歌》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它是在元代完成的。唐桂芳,字仲实,号白云、三峰,是元明间的歙县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具体年代无法确切考证,但从诗文内容来看,此诗应是在他晚年时期所作。

  3. 文学鉴赏:《鲍母江旌节歌》是一首描写家族美德与亲情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棠川地区风俗的美好以及家庭伦理的传承,表达了对家族和睦与女性贞烈的赞颂。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家族中长辈对后代的期望以及后代对长辈的敬仰之情。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生动的叙述和深情的表达。诗人通过对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一面。此外,诗歌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一些常见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节奏鲜明,情感丰富。

《鲍母江旌节歌》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伦理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元代的社会风貌及人们的道德观念,同时感受到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