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鹏举漕米诗卷

君不见当年婺女米船来,霞红雪白山作堆。杖头三钱博一斗,家家鼓腹收饥雷。
而今离乱与昔异,新安反棹麦舟去。概平斟满曝日乾,妻儿未许食新味。
我邑隘小曾不知,科需百出民力疲。跃冶铸残农器铁,美箭伐尽柯亭枝。
吴蚕未吐银丝湿,府帖又催夏税急。桐子乍大漆液黏,吏胥敲门雁行立。
人人都说少府贤,讼庭不忍施蒲鞭。今年漕麦更运米,宽期集事咸归田。
雄村观口秋水涨,江桅衔尾相次上。几回买鱼祭江神,愿乞顺流风力壮。
白头四皓勤索歌,愿言甲兵洗天河。东邻酒好且赊吃,我歌才薄奈尔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王鹏举漕米诗卷》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赞美王鹏举为运河运输军粮的功绩为主,歌颂了王鹏举的忠诚和勇敢,同时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表示了同情。

诗中“王公出将才”一句赞美了王鹏举的军事才能。在古代中国,军队的将领被称为王公,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权力重大。而王鹏举能够担任这一重要的职务,说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漕运通江汉”一句则表达了对王鹏举漕运工作的肯定。漕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它负责将粮食等物资从产地运送到各地。漕运的畅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有着重要作用。王鹏举能够成功地完成漕运任务,说明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王鹏举工作成就的赞扬上,而是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带给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战乱离乡里”一句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战争中,人们被迫离开家乡,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王鹏举虽然是一位英勇的将军,但却不能避免战争带来的悲剧。

“谁怜征戍苦”一句则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们往往忽略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要关注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题王鹏举漕米诗卷》是一首赞美王鹏举的诗歌,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