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予生此遐陬兮,块资质其窳惰。曰学道其未明兮,念躬耕而不可。
以人情而为田兮,滋雨露而润之。薙稂莠以害苗兮,恐荒秽而不治。
跂历山以叫虞舜兮,吊伊尹于莘野。苟舍己以芸人兮,宁长歌于牛下。
朝驰骛于艺圃兮,夕翱翔于书林。羌岁月其川逝兮,孰有察予之初心。
嗟鲁圣与邹贤兮,尚遑遑其求索。矧吾侪之玩愒兮宜分阴而爱惜。
谓世代之既远兮,亦有睹其庶几。纷美人之肥遁兮,表耕读以自怡。
树嘉谷之穰穰兮,俟丰稔吾将刈。沛仁义之充足兮,敢始勤而终弃。
非其力不食兮,偭众理而肯为。指古人以为则兮,视今之人何其。
耕读堂辞
介绍
《耕读堂辞》是唐桂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耕读堂辞》不仅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世的赞誉,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诗人生平背景:唐桂芳(约公元1305年-约公元1367年),字伯高,号玉台,江苏泰州姜堰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在元末明初的文人圈中有着重要地位,对诗歌创作有独到见解。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描绘田园风光和颂扬读书为乐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与坚守。
诗作主题与内容:《耕读堂辞》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和读书学习相结合理念的推崇。诗中提到“蹇予生此遐陬兮”,表明诗人出生于偏远之地,但并不因此感到沮丧或放弃自我提升的可能。同时,他认识到了躬耕的重要性,“以人情而为田兮”,强调了通过实际劳动来滋养身心的道理。然而,他也意识到单纯的耕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丰裕,“恐荒秽而不治”,指出了仅靠耕种可能带来的问题。因此,他提倡耕读并重的理念,“跂”意为踮起脚尖,寓意着不断向上努力的精神。
艺术手法与特色:《耕读堂辞》运用了平仄韵律和谐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此外,诗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儒家思想元素,如“学道其未明”、“念躬耕而不可”等,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耕读堂辞》作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社会,它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它鼓励人们既要重视物质生产,也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倡导一种全面、平衡的发展观。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耕读堂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学的追求。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首诗依然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和鼓励,让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忘精神修养,保持一颗平和而充满智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