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校思乐亭对酒

高斋俯远山,烟树疑无地。
急雨破微晴,馀春起秋思。
念彼荷蓑人,原田各趋事。
劳生有近功,实务非清议。
而我独何为,穷年守经笥。
讲授信多娱,抚躬只自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群校思乐亭对酒》是元代诗人洪焱祖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洪焱祖,字潜夫,号杏庭,生于元朝徽州歙县。他曾任平江路儒学录,后调任衢州路儒学教授,并在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任上退休。此外,他还有著作《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2. 作品原文: 高斋俯远山,烟树疑无地。急雨破微晴,馀春起秋思。念彼荷蓑人,原田各趋事。劳生有近功,实务非清议。而我独何为,穷年守经笥。讲授信多娱,抚躬只自喟。
  3. 赏析与评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急雨破微晴”和“余春起秋思”,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反差,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4. 创作背景及写作目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诗人退隐之后,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的孤独时所写下的。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5. 文化传承意义:《群校思乐亭对酒》作为元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洪焱祖的《群校思乐亭对酒》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够深刻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