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俯远山,烟树疑无地。
急雨破微晴,馀春起秋思。
念彼荷蓑人,原田各趋事。
劳生有近功,实务非清议。
而我独何为,穷年守经笥。
讲授信多娱,抚躬只自喟。

【注释】

1、群校:众校,指众多学官。

2、对(dui)酒:对饮。

3、高斋:高处的书房,此处指山中之室。

4、急雨破微晴:形容雨后初晴时的景象,细雨刚刚停歇,太阳露出笑脸,万物复苏。

5、荷蓑(shā):用荷叶做的一种蓑衣,用来遮雨。

6、趋事:奔赴农事。

7、劳生:勤劳而辛苦的生涯。

8、清议:公正的评价。

9、我独何为:我独自在做什么?

10、穷年守经笥(shí):终年钻研经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庐山白鹿洞书院时所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的思想感情。全诗以“独”字领起,写自己与世隔绝,独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闲适生活;然后由景及情,写自己读书治学的勤奋;继而写自己对农事的关心;最后写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诗的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首联点出作者的隐逸生活。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着山下的村庄,只见烟雾笼罩着树木,仿佛整个山林都在云雾之中,看不到一点实实在在的地。

颔联写诗人对农事的关注,他担心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春天的气息又来了,农民们又开始忙碌地耕作收割了。

颈联写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他想到那些穿着蓑衣的人正在田野里忙碌。他们辛勤劳作,是为了生计,这是他们的本分。

尾联抒发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应该勤劳务实,而不是追求清谈虚论。他独自在山林间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这是他的选择。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