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束发去从军,背剑腰刀别弟昆。
男儿不洒临岐泪,觱篥数声吹出门。
男从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男从军》是由清代骈文家、诗人胡天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 作者介绍:胡天游(约1696年—1758年),清代骈文家、诗人。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记载,他擅长骈文和诗歌创作,对后世影响颇深。
- 诗歌原文:《男从军 其一》原文如下:十五束发去从军,背剑腰刀别弟昆。男儿不洒临岐泪,觱篥数声吹出门。
译文是:十五岁时束发从军,背剑腰间挂刀离开兄弟。男子不洒离别之泪,觱篥数声吹出家门。
- 诗歌鉴赏:胡天游的这首《男从军》展现了一个青年从军报国的决心与豪情。诗中的“十五束发去从军”表明了主人公的年龄及从军的背景;“背剑腰刀别弟昆”描绘了青年士兵的英勇和离别家人的情感;“男儿不洒临岐泪”则显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精神。
- 社会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封建时代普通青年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为国家尽忠报国的传统价值观。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民间对于军人的普遍看法,即“好男不当兵”,这或许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让许多家庭不愿让子女走上这条道路。
- 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中,从军报国的题材被广泛传颂,而《男从军》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它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情感,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
《男从军》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古代青年的从军经历与情感世界。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