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束发去从军,背剑腰刀别弟昆。
男儿不洒临岐泪,觱篥数声吹出门。

【注释】

男从军:男子参军从军。束发:束发髻,古代成年后将头发束成一束,结在头顶上。别弟昆:告别兄弟。临岐:临别。洒泪:落泪。觱篥(bìlì):胡笳的别名。吹出门:边塞诗中常以吹奏乐器的声音来象征出征将士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王朝对藩镇势力采取姑息养奸政策。因此,有大批农民和士兵流离失所,成为“男儿不洒临岐泪”的牺牲品。此诗描写了征夫临行前与其兄弟诀别的一幕,表现了一种悲凉苍凉的感情色彩。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情调悲怆苍凉。

首句写十五岁的青年,就随父亲去从军。次句说,背上宝剑、腰间刀枪,要与兄弟们分别了。第三句是说,大丈夫不能像女子那样,一旦离别,就要痛哭不已;而应当“临歧”之时不流泪,只当听到那几声凄凉的《折杨柳》曲调。这几句是写临行时的情境,也暗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男从军”三字总括了全篇。开头两句写离家从军,中间两句写临行时兄弟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景,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概括性的评价。

这首诗用词简洁朴素,但意境深远。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