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
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
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
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
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
朱绳八九尺,挂向梁闲颓。
鲜鲜桂华树,华好亦何奇。
葳蕤扬芳馨,生在空山隈。
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
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养。
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
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
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
夜有大星辰,其光何离离。
错落桂树下,千年照容徽。
烈女李三行
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
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
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
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
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
朱绳八九尺,挂向梁闲颓。
鲜鲜桂华树,华好亦何奇。
葳蕤扬芳馨,生在空山隈。
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
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养。
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
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
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
夜有大星辰,其光何离离。
错落桂树下,千年照容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以叙事为主,通过讲述一位女子的复仇故事,展现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诗的开头两句“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描绘了这位女子为了复仇而付出的代价和所面临的困境。她的复仇行动艰难而危险,但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这一句表达了她对复仇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两句描述了她复仇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她不仅要跨越地域的限制,还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两句展示了她的坚韧和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第三联“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表达了她独立自主的品质。尽管她没有伴侣的支持,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并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这显示了她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和决断力。
接下来的四行“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纯洁和坚定。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她也能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被污染。这两句赞美她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她的内心世界的纯净和美好。
接下来的八行“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则描绘了她与仇敌斗争的情景。她勇敢地面对敌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屈服。这两句表达了她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她的坚毅和无畏精神。
随后的六句“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描写了她们的爱情生活。她们重新回到了共同的生活空间,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两句描绘了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
接下来的七行“朱绳八九尺,挂向梁闲颓”则描绘了她们家的装饰特点。朱色的绳子悬挂在梁上,显得庄重而有品位。这两句反映了她的家世背景和她对家庭的重视。
接下来八行“鲜鲜桂华树,华好亦何奇”则描绘了她们生活的环境。桂树盛开,香气四溢,美丽动人。这两句赞美了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她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和优雅。
接下来的五句“葳蕤扬芳馨,生在空山隈”则描绘了她们周围的自然景观。茂盛的桂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生长在山间空地里。这两句描绘了她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她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接下来的六句“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则描绘了火灾的场景。烈火燃烧着昆仑山,但火焰并未减弱。这两句象征着她们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也暗示了她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态度。
接下来的三句“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养”则描绘了她们住所的特点。大石头堆叠而成的房屋和细石连接而成的小屋,显示出她们生活的简朴和自给自足。这两句描绘了她们生活的条件,也反映了她们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则描绘了她们的情感世界。萧芝和蕙草相互依偎,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家族。这两句描绘了她们之间的感情纽带,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接下来的两行“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则描绘了她们美丽的容颜。她们如同白玉般纯洁无瑕,美丽动人。这两句赞美了她们的容貌和气质,也体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最后的两句“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则寓意深远。她们将自己的坟墓用玉石建造,并将桂花种在坟墓上。这两句象征了她们的生命如花般绽放,也反映了她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讲述一位女子的复仇故事,展现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家庭生活等元素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