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与渊水竹居

不待高秋爽气新,幽居水竹自相亲。
已从淇澳思君子,更向湘江望美人。
小艇依林缘载鹤,大竿当槛为牵鳞。
商家霖雨须贤佐,汗简书名是隐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商与渊水竹居》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诗人的相关生平:

  1. 诗人简介
  • 凌云翰:凌云翰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洪武初年因被荐举为成都府学教授而受到重视,后因政治原因坐罪南荒。尽管遭受了挫折,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柘轩集》便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隐逸生活的诗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 原文:不待高秋爽气新,幽居水竹自相亲。已从淇澳思君子,更向湘江望美人。小艇依林缘载鹤,大竿当槛为牵鳞。商家霖雨须贤佐,汗简书名是隐沦。
  • 翻译赏析:《商与渊水竹居》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著称。首句“不待高秋爽气新”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无需等待特定季节,就能随时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场景:从淇澳思慕君子的高洁品质到湘江远眺美人的美丽景色,通过小艇和大竿的细节描写,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思考,暗示了作为学者的他,应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隐逸。
  1. 诗歌风格
  • 清幽脱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喧嚣的山水世界之中。
  • 意境深远:整首诗歌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这种深刻的意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和思考。
  • 情感丰富:虽然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其所蕴含的情感却是丰富而深邃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除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以下一些补充信息:

  1. 艺术手法:凌云翰在这首七言律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将自然的清新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2.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隐逸生活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和批判。通过展现自然的美和隐逸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商与渊水竹居》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隐逸的理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