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赋老子灯

孤竹形容立彩裳,赤乌流处便鹰扬。
东皇藜火传天禄,南极芒寒应寿昌。
空洞已知心事白,虚名犹觉鬓毛苍。
谁怜两目眵昏客,射策曾观上国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赋老子灯》是元代诗人凌云翰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老子形象的画面。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凌云翰(约1287年—1364年),字彦翀,浙江仁和人,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他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其诗作多有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句原文
    孤竹形容立彩裳,赤乌流处便鹰扬。东皇藜火传天禄,南极芒寒应寿昌。
    空洞已知心事白,虚名犹觉鬓毛苍。谁怜两目眵昏客,射策曾观上国光。

  2. 诗意解析

  • 孤竹形容立彩裳:孤竹以其挺拔的姿态立于彩裳之上,象征着老子的高洁与坚韧。
  • 赤乌流处便鹰扬:赤色的凤凰在天空中飞翔,象征着老子的智慧和威仪。
  • 东皇藜火传天禄,南极芒寒应寿昌:这里的“东皇”指的是东方的皇者,而“藜火”则暗示着智慧的光芒。“天禄”和“寿昌”都是吉祥的象征,意味着老子的形象既威严又充满智慧。
  • 空洞已知心事白,虚名犹觉鬓毛苍:这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看待,以及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
  • 谁怜两目眵昏客,射策曾观上国光:这里的“眵昏”指的是眼睛模糊不清的状态,而“上国光”则代表着辉煌的成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曾经有过的辉煌经历,但现在却感到迷茫和失落。

《拟赋老子灯》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老子形象的艺术再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