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诏使还京

南闽西浙路犹赊,顷刻思光遍海涯。
五夜星辰呈贯索,九天雨露逐皇华。
归期已过清明节,行色将迎紫禁花。
风虎云龙当此日,颂成须献帝王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诏使还京》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凌云翰,字彦翀,元末明初浙江仁和人,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
  • 凌云翰因坐事谪南荒,后有《柘轩集》流传。
  1. 诗词原文
    南闽西浙路犹赊,顷刻思光遍海涯。五夜星辰呈贯索,九天雨露逐皇华。归期已过清明节,行色将迎紫禁花。风虎云龙当此日,颂成须献帝王家。

  2. 诗词解析

  • “南闽西浙路犹赊”:描绘了诗人在南方福建和浙江地区旅行的情景,暗示着遥远与艰难。
  • “顷刻思光遍海涯”:表达了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信念。
  • “五夜星辰呈贯索”:利用夜空中的星星来象征诗人的心境,表示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 “九天雨露逐皇华”:比喻诗人如同受到皇帝恩泽一般,受到天地的滋养和庇佑。
  • “归期已过清明节”: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紧迫感,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归期的期盼。
  • “行色将迎紫禁花”:描述了诗人即将到达京城的场景,紫禁花可能指代皇宫或朝廷的象征。
  • “风虎云龙当此日”:借用风虎和云龙的形象,比喻当前的政治形势或国家大事。
  • “颂成须献帝王家”:意味着诗人必须完成诗歌创作并向帝王汇报,反映出对政治责任的承担。

通过深入解读《送诏使还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