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

善人不得归乡里,此事端为识者哀。
客死忽惊枯骨返,人生那得好怀开。
眼中无复驱羊起,身后犹疑化鹤来。
丹井西颜松树在,空山斜日尚低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是元代诗人凌云翰所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凌云翰,字子远,号凌虚道人,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此诗作于公元1297年,当时作者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官。

  2. 诗歌主题:该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黄氏父子不幸遭遇的深深哀悼。首句“善人不得归乡里”直接揭示了主题,暗示黄氏父子作为善良之人未能落叶归根,令人悲痛。

  3. 情感表达:诗中提到“客死忽惊枯骨返”,表达了对黄氏父子客死他乡的震惊与悲哀;“人生那得好怀开”,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感慨。这些句子都透露出诗人深深的同情和悲伤。

  4. 艺术手法:凌云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他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对黄氏父子不幸遭遇的哀悼。此外,他还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动人。

  5. 文学价值:《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不仅是一首悼念之作,也是元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后人称颂不已。

  6. 社会影响:《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这首诗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不仅是凌云翰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元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