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琴

闻说琴调天下治,直弦况值未加时。
在床被袗曾遭象,解愠颁侯更得夔。
和气尽从元气出,南风还类凯风诗。
缅怀千古岩廊上,爱物仁民本孝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弦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赵叟所弹五弦琴的技艺之美,表达了对于当时人不懂得古乐的惋惜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五弦琴》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在苏州任职期间,他经常到郊外去游览,并在游览过程中发现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这些文物中包括了五弦琴。白居易被这些五弦琴吸引,便创作了这首诗。
  2. 诗作内容:《五弦琴》是一首表现赵叟所弹五弦琴技艺之美妙的诗歌,全诗运用比喻、反衬等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赵叟的高超琴技。白居易在诗中不仅描述了赵叟弹琴的技巧,还表达了对当时不懂音乐人的遗憾情绪。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反衬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形象性又富有哲理性。通过赵叟弹琴的情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作者对音乐的独特见解。
  4. 文化意义:《五弦琴》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后世影响:《五弦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首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使得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了唐代的诗歌魅力。

白居易的《五弦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五弦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音乐文化的机会,也让人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